城市引领国家发展,给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城市公园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公共开放空间,自然人文兼有,其中绿地是主体。据悉,为了增加可进入、可体验活动场地,有关部门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及其他空闲地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这是全面发挥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功能,愉悦人们身心的重要举措。
绿地绿草茵茵、鸟语花香,城市绿地更是闹中取静,一反高楼大厦等钢筋水泥建筑灰色胁迫和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各式繁忙,是自然世界向人工世界的延展,城市的呼吸眼,城市品质形象的“代言人”。有报道称,我国城市建成区已有42.06%的绿化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8平方米,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中城市用地5.22万平方公里和2022年城镇人口65.22%的城镇化率衡量,城市绿地面积总量不小,开放潜力很大。
城市公园既是公共开放空间,为何又有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呢,只能说现状封闭或管控较多、开放不够的缘故吧。绿色代表着生命和活力,是地球适于人类生存的底色,只要有适宜土壤,有阳光雨露,就有绿色,因此绿地是最易得、最廉价、最普惠的生存空间。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人工化大潮中,绿地也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城市尤为突出,留住、管好一片绿地已非易事,经常有居民投诉绿地挪作他用的新闻,可谓绿地维权。
城市公园是绿地为主体的固定空间,外部侵蚀比较少,绿地保有率没有多大问题。但如果是人工绿地,其形成、养护也不是唾手可得,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要保育好一片人工绿地,看上去更非易事,加上游园人多,惟恐经不起踩踏退化了,因此都格外珍惜,公园开放,园中绿地不开放者多,有护卫栅栏也有提示,违规进入者要劝退或予以批评处罚等。这次试点允许在绿地搭建帐篷、运动健身等,开放力度很大,在观念上是很大的转变。
开放的国度,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经济,理应有更加开放的大地、山川、江河,把它们从各种围堵、封控中解放出来,既有利于人类更无害于自然,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常态。社会在前进,文明在发展,无辜践踏绿地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有的路边绿地原来以厚重铁栅栏护卫,拆除后并没有人离开道路去走绿地,一些不收费公园拆除园门和其他入口各种围挡后,增加了豁然开朗感,也未见有什么副作用。以此观之,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绿色供给、倡导绿色消费的大形势下,开放城市公园绿地,可谓正当其时。
不过,经常性搭建帐篷聚会玩乐,开展运动健身活动,免不了强度践踏,绿地耐受性面临挑战,仍然考验着绿地生成模式和养护能力。因为现状绿地,多为物种单一、整齐划一的人工绿地,确实很脆弱。栽培草多为特选种类,可能来自外地或进口,适应性比较差,人工林更因颠倒自然演替规律,先密植树后栽小草,树木遮荫兼争夺养分,草长势很差。结果,有的绿地年年都在补栽,也还绿不起来,时不时就裸地了。这样的绿地连“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的一般性要求都难达到,更别说持续性支持搭建帐篷、运动健身等活动。
直接铺草皮的,也许能茂盛生长,看上去总是绿油油的,但需经常性灌溉、施肥,几年换一次,代价大、成本高。如生产草皮的耕地,每起一次草皮就带走一层土壤,有的地方连年生产草皮,把耕地熟化层都搞没有了;养护草坪增加水资源压力,产生污染物等。也同样存在物种单一的问题,常干净的除了自己外什么都没有,免不了单调,经不起践踏。有环保志愿者曾在北京某地看到,原来一片生长繁茂的松树林慢慢枯死了,究其原因,自林下以人工草坪替代自然植被后生物多样性贫乏,草坪又不断浇水改变了松树的生境等。
绿地的要义在绿,开放共享的基础在绿,就必须解决绿地不绿或难以维护的问题。那么,绿地怎样才能绿的自然、绿的有生机,绿的经得起搭建帐篷、运动健身等强度较大的践踏呢,也许师法自然是突破口。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片自然绿地的本性一定是多物种混合共生、杂草丛生,而后才坚韧、顽强,经得起环境变化和各种干扰。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物种多,生态系统类型多,相生相克、相互适应、协同进化,以利形成复杂生物量结构,增强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也就有了最大自我保护能力。此原理同样适合于绿地,一片自然绿地一定是多物种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生成、养育着自然绿。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各地都有种类繁多的与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乡土地被植物。如疫情期间,上海有居民在浦东新区封控小区探寻野生草本植物,近一个月记录到商陆、蛇莓、灰条等84种草药、43种野菜。北京有人调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仅乡土地被草本植物就有44种22科,常见种有委陵菜、点地梅、紫花苜蓿、旋复花等。据研究,北京适合秋季观赏的野生地被植物多达22科85种。这些乡土地被植物,本身性状优良,生命力旺盛,粗生好长,养护简单,耐践踏,用于城市绿地想必会有很大优势。
乡土植物也都很愿意为本地拥有勃勃生机的绿地做出贡献,凡适合生存又有空闲生态位的地方,都会争先恐后前往布局谋求发展,使绿地的形成、维持自然而然,不再困难。如在城市稍偏远些未曾人工雕琢过的自然绿地,地被植物不分种类能长的地方都长,一般长势也都很不错。这些自然绿地,不但“绿”的功能得以实现,也有生物多样性韵味,身临其境呈现眼前的,可能是小草在生长,小花在开放,小蝶在飞舞,小鸟在歌唱,小虫子在慢慢爬,蜘蛛结就的银色大网露珠亮闪闪,狗尾草毛茸茸的穗子沉甸甸等生动画面和繁忙景象。
绿地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生长地被植物,不同于农业要收获粮食,必须清除农田杂草。但人们倾向于绿地也只生长某一种植物,以求整齐好看,可是遵循自然规律,乡土植物并不理会人的苦衷,会随季节如期出现在人工绿地。于是经常可见的一项工作,就是园丁们斗酷暑流大汗,反复拔除不请自来、见缝插针、繁茂生长的所谓“杂草”,其实那就是生态适宜、环境适合而拔不尽的乡土植物。绿地管理者也常常把人工绿地伺弄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不知繁衍了多少年的乡土植物,以致城市绿地里往往想长的草不让长,不想长的草又要其长,兼以人工单一性代替自然本底多样性,无疑增大了绿地脆弱性,不利于开放共享。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无疑又迈出一大步,而其最主要保障就是师法自然,巧借自然力提高绿地抗踩踏等质量,能持续产出“绿”。自然绿地顺应自然,“绿”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具生机活力,使开放绿地更具持续性基础,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为此,建议因地制宜多一些自然、半自然绿地,不要人为设限,放手自然力去营造,爱长什么就长什么,爱怎么长就怎么长,足够“绿”即达到目的,当然根据审美习惯进行人工修剪也没有问题,可能越修剪越旺盛。人工林下绿地,林子还需要稀疏化、近自然化,满足长草条件,新恢复区域则应遵循演替规律,借自然力先长草、长好草。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