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经济发展、弱化环境保护背景下,自然保护区自然难以得到真正保护,沦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今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11月12日,督察组首先向内蒙古自治区反馈督察意见。其中,内蒙古89个自然保护区有41个违法违规。
自然保护区出现环境违法事件,或许在当下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像内蒙古这样,89个自然保护区有41个存在违法违规,还是让我们诧异。这也反映了目前个别地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存在着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以及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致使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近些年,内蒙古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原平均植被盖度得到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1%。但内蒙古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相较实现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而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或者地区设定的自然保护区域,对于地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可现实中,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产开发并不为少数。这也凸显出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从全国来看,内蒙古这些年GDP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整体仍属欠发达地区,处于后发阶段。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内蒙古承接了东部的转移产业,但在产业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研究不够,一大批药业、电解铝、味精厂、矿业等产业引进来。这些产业中,有不少是高污染产业。加之在产业环境风险控制方面措施不多,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见诸报端的污染事件,很多都与这些产业有关。
在追求经济发展、弱化环境保护背景下,自然保护区自然难以得到真正保护,沦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中西部地区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但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不能要经济发展而任由环境破坏,也不是为了防止环境破坏而放弃经济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路子。这条路的边界就是法治。
保护自然保护区,需要法规硬起来,而不是喊“领导重视”,要严格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制。对因决策失误或失职渎职造成自然保护区环境损害的,无论在职还是离任,都追责到底,这样才能让地方的官员重视环保,不追求短期政绩。
89个自然保护区有41个违法违规,如此大范围的违规、保护不力,不能不令公众质疑,如果我们的自然保护区还保护不了自然,那么,设置这些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在哪里?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环境与发展其实并没有什么二难选择,那就是一切发展都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这个底线不能突破。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