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做法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生态旅行:对的人在对的地方,以对的方式与活生生的自然美好相遇

媒体:自然教育论坛  作者:徐仁修
专业号:保护区资讯 2017/5/4 9:24:51

不时,论坛后台会收到一条读者消息或留言,无涉其他,单纯想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自然教育”。对中国独有的“自然教育”这一说法给出一个周全而精准的定义并不容易。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去年论坛推送了王愉老师的文章“我们在说的自然教育,究竟是什么”(点击蓝字查看),希望能给出一些解答。

文中,王愉老师从国内自然教育已有的实践,总结出了自然教育具备的一些特点,认为符合这些特点的即在自然教育的范围。

闫保华老师曾提及,自然教育本身是有保育和教育两方面的价值,有的自然教育项目更侧重保育目标,有的则更侧重教育目标。

这些都从一定方向在理论层面对自然教育进行了界定。再看看当下自然教育常见的实践形式,比如生态旅行、手作步道、无痕山林、自然观察、朴门农艺等,这些实践形式所依循的观念、理论,其特点及经典案例,也许能为大家思考和理解“自然教育是什么”补充一些信息。

今天,让我们先跟着徐仁修老师,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行。

高黎贡的原始森林 徐仁修/摄

旅行,这两个字大家都懂,但加上生态这两个字,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生态旅行:与活生生的自然不期而遇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生态的意义是什么?生态是展现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间彼此的存在关系。所以,生态旅行是透过旅行,到远方的生物棲地做自然观察与体验的一种特別旅行

有许多孩子的家长,甚至老师,对我说:“科技这么发达,打开手机、电视,看国家地理杂志、BBC、动物星球、探索频道,要看啥大自然、啥动物都有,干嘛自找苦吃跑那么远?”我叹了一口气答道:“是啊!你说的很对,所以你只要打开美食频道,啥美食,甚至满汉全席都有,以后再也不用跑餐厅吃佳肴啦!”

孩子在热带雨林探索和玩耍 徐仁修/摄

但我们看电视、听广播、阅书本,这些都是电子讯号或符号,那是怎样也无法替代活生生的大自然啊!例如,你小心翼翼地走过羊肠小径,踩着跳石跨过潺潺小溪,再蹲低身子穿过一片树林,终于看见幽谷里的老树干上,一株盛开的梅花......你凝视着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跟你招手。你也闻到一股幽幽独特的香气,替换你久居都市的肺中浊气。深谷、曲折的树干、绿意盎然的森林、弯弯曲曲的小溪,把野生的兰花衬出难以言喻的、充满生命力的野性美,强烈地透过你的各种感官,烙印在你的身、心、灵上,你触到神灵之美,你连结到大自然无尽的完美......这就是最最单纯的邂逅,却会是一辈子难以忘記的感动。它會在你忧伤、在你寂寞时,浮现那充满生命力之美的画面,抚慰你不安的心......

跳石跨过潺潺小溪 徐仁修/摄

这就是生态之旅的效果与魅力啊!那就更不用讲你在山径上,与一只猪尾猴王不期而遇,或者搭独木舟时,遇见一群侏儒象出現在河边,或者在雨林中望见一对正在无花果大树上大快朵颐的红毛猩猩母女了。

在山径上与猪尾猴王不期而遇 徐仁修/摄

“热闹的”生态旅行与“真正的”生态旅行

近几年来,生态旅行在大陆非常火红,到处可以看见招兵买马的宣传广告,表面上好像突然大家都关心起大自然生态了,但若仔细看他们的宣传內容,或参加他们的活动,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总结来说,就是他们看到商机。这种以赚钱为目标的活动,常常与生态旅行的目的背道而驰。他们为了满足参加者认为的物超所值的想法,粗鲁地对待大自然的生物,甚至几近虐待的程度。

当业者把生态旅行当作一项生意、一种商业来操作时,就全变了调走了味。

幽谷里老树干上的兰花 徐仁修/摄

生态旅行有別于一般的观光旅行,会来参加生态旅行的人通常对大自然都有基本的认知与欣赏,选择的地点要不是生态丰富,就是有生态特色的地方。而一般这样的地方,通常坐落在相对是比较原始比较少破坏的偏远地区,首先交通就成为一大挑战,这也是那地方仍能维持生态丰富的原因。相对的食宿就要简陋甚多对体力的要求,对不舒适环境的忍受力的要求都要大于一般观光旅行

不只招待客人的设施比较简陋,对于向导的要求又特別高,对于当地的生物要能熟知,尽可能让客人有最大的收获,又同时能照顾到客人的体力与安全。因此,生态旅行的向导,往往只能带领人数甚少的队伍。好的棲地,好的向导是生态旅行圆满的最大要素,而这两者都甚不易。尤其人的因素变化极大,从知识、经验、语言到表达能力、服务态度、人格特质等。这也是生态旅行总要比一般旅行昂贵许多的原因

遇见一群侏儒象出现在河边 徐仁修/摄

一个生态旅行者要......

为维持生态旅行的品质,參加生态旅行者是有条件的,否则常衍生许多的纠纷,这在事先双方必须坦诚沟通,才不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基本上,有如下的几个条件与认知。

1、对自然生态要有基本的认知与兴趣:这样的人参与生态旅行才会有收获,否则会成为花钱买罪受,甚至有上当的感觉。

婆罗洲京河沿岸游船,探访河岸树林 徐仁修/摄

2、要有耐心: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常非垂手可得。例如我到巴布亚拍摄天堂鸟时,常半夜就要摸黑出发,天亮前要到达泥炭沼泽雨林深处,那儿有天堂鸟常会去跳舞的大树。我们往往等了一整天也毫无所获,还得与大群饿蚊战斗,但终于我们亲眼见到那不可思议的天堂鸟时,一切的辛苦又都觉得值得。

图片由徐仁修提供

耐心等待下邂逅的美丽天堂鸟 徐仁修/摄

3、要能享受过程:现在有许多人花大钱请专业向导带有钱人去远方或异国拍鸟,向导不只帮人诱鸟,甚至拍照的角度都帮客人找好,而客人就等待时机按下快门,这些人只满足于拍到有人按赞照片的虚荣感。其实他不懂鸟,也不爱大自然,他寻求的是被看到。喜爱大自然的伙伴都知道,我们到大自然野地里,无论是自然观察或生态摄影,最珍贵的是那寻觅、观察与等待的过程,那是打开感官、积累经验、转化成智慧与灵感、形成美好生命故事的过程。

徐仁修/摄

4、要懂得爱惜与尊重:能成为生态旅行的地方都是自然生态丰富又原始的地方,不能因为我们的来到而受到些微的破坏。当地的少数民族世代与那里的环境和谐共处,我们要尊重与欣赏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要爱惜当地的一草一木。这样以后再来的人,才有机会得到与我们相同的美好经验。

5、让当地人感受到我们对大地的尊敬,以及发自內心对他们保留丰饶生境的感谢,这样更能鼓励他们将继续保护大自然。许多人以为付了钱,就可以趾高气扬,甚至藐视当地人,这是最要不得的态度。

亲近自然与土地的原住民 徐仁修/摄

生态旅行“回赠当地的礼物”

1、当地会因为我们的来到而改善生活,并更愿意保护生态与保存文化:十几年来,我常带荒野的伙伴到婆罗洲雨林进行生态之旅,当地的原住民伊班族因为我们的到来,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长屋文化。老人家被请出来教导年轻一代学习传统仪式、祭典以及舞蹈。而原本流落在伐木场砍树的年轻人,也回来驾驶长舟与接待客人。年轻人回来了,整座长屋也有了生命力。而沒有旅行者去的长屋,大多已土崩瓦解,人去楼空。

伊班族的老人家在长屋教导年轻一代学习传统舞蹈 徐仁修/摄

2、生态旅行能促进当地生态保护的行动与力道:要让当地人感受到不开发比开发对他们的经济更有益。例如沙捞越荒野保护协会,透过生态旅行与巫鲁艾的伊班族合作,最后保护下一大片即将被砍伐的原始热带雨林,也让那里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地方。我每次带团到沙巴的Tabin去生态旅行时,当地的负责经理都会来向我致谢,他说,我们的到来,对雨林的保护帮助极大。若这里的生态旅行无法维持当地的经济,雨林就会被砍伐,然後改种油棕,就像Tabin临近原本百万亩的热带雨林,在短短三十年內消失了,变成一望无迹的油棕园。原本棲息雨林中的珍贵生物——苏门答腊犀牛也绝灭了。当年大砍伐时,我正好亲眼目睹,留下了现场可怕的场景,我当时拍照时,也受到伐木者的恐吓。纽西兰的纳尔逊市,曾经是鲸鱼业最大的加工长而繁华一时,但当鲸鱼因过度捞补而几近消失后,这个市也开始没落破败,成了灰暗的小镇。经过近半世纪,一天,该镇的港湾出现母子两只鲸鱼,从此兴起赏鲸潮,为该地带来许多外国赏鲸游客,也为当地带来极佳的经济。几年间,市镇繁荣更甚于昔日,而且没有血腥味。十年前,母鲸再度产下一只小鲸......这证明活的鲸鱼比被猎杀的鲸鱼要珍贵万倍,而不开发也成了最好的开发......

婆罗洲雨林俯瞰 徐仁修/摄

生态旅游地的“特殊条件”

适合作为生态旅行的地区是有其特殊条件。

1、要有基本的设施。例如交通,食宿,游客中心等。这些都需要投资。但因生态旅行的目的是在保护国家最珍贵永恒的天然资源,而不是商业利益考量,所以应该由国家来出资,委请专家筹划,再交由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来建设与经营。例如,沙巴丹浓谷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著名的生态旅行圣地之一,就是沙巴州政府将它交由沙巴基金会来经营,才有今日的成就。再者,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濛八秋火山自然保护区,交由哥稀沃卡基金会经营管理,也成为著名的典范。但在中国,大多交给商人或财团承租,这些没有生态观念、没有长期经营的人,为了快速捞财,干了多少杀鸡取卵的事。以南岭国家森林公然破坏的例子,不是活生生的在各位眼前上演吗?在生态核心区开肠破肚地挖掘公路,在风景最优美的小黄山山顶建造俗不可耐的楼亭。最不可思议的是,当事情被NGO组织揭发报道后,几年下来,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单位需要为这么重大的违法事件负责。这种群商割据自然保护区、景区的现象正在大陆各处愈演愈烈。

婆罗洲之心-丹浓谷保护区内的生态度假村 徐仁修/摄

2、需有敬业的向导:人才是生态旅行成败的关键,这需有长远的培养计划。经验丰富、待人热情、观念正确的向导人才,是一趟生态之旅成功的重要关键。但人才的培训需要甚长的时间,留住人才更要有好的条件,若能从当地的猎人、年轻人做转化培训是最佳与最快的途径。接待人员也需要培训,最好就是由当地居民来担纲,这样生态旅行所获的经费才能留在当地。这也会让在地人更愿意保护当地的生态。

生态旅行向导 徐仁修/摄

3、生态环境的承担量需要评估:一个地区因为生态环境好,才会受到喜爱大自然者的青睐,并愿意千里迢迢远道前来旅行,但如果游客数量超过环境所能承载的数量,那么生态就会直接或间接受到破坏。例如,发电造成的空气与噪音污染、废水与垃圾的污染、沿途卫厕的设施、众多游客对生物产生的干扰、夜间照明对夜行动物的打扰等,都会造成生态难以复原的毁坏,所以游客的数量需要严格地控制。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开辟公路 徐仁修/摄

4、到生态易受破坏的敏感地区,游客须先上一堂基本生态课程,让游客能对那里的生态更了解它的奥妙,也更尊重保护的措施。例如,在台湾垦丁国家公园的龙坑地质生态保护区,以及南仁山自然生态保护区,都需事先申请,人数也严格控制。而所有被允许进入该保护区的团体,入园前需到视听教室观看该地生态特色的介绍影片,并听取参观应遵守的规范。

来自大自然的教育课程

生态旅行远远有別于一般娱乐式的旅游,它是教育的一环是学生与民众最能直接接受来自大自然、生物、以及环境的教育课程。这是无可取代的生命教育机会。尤其在中国多年发展经济并带来富裕的时候,我们才蓦然发现,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新鲜的空气、幽深的森林已然悄悄地远去,即使花再多的钱财也一时买不回来了......但是,我们警觉了吗?我们能挺住钱财、名车、豪宅的诱惑吗?我们能摆脱对GDP的迷思吗?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大陆许多地方参加过生态旅游的座谈会,常常看到会场前方总挂着红色的横条布幅,用斗大的字写着:开创生态旅游,发展地方经济。这是一种想靠生态资源来发展经济的迷思。如果生态当产品出售,游客要求吃山产野味,要抓萤火虫,要捕青蛙,他们垃圾乱扔,随处尿尿......结果赚了几块钱,却把原本美好的环境毁了......最后当地人唯一的收获就是: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得不償失”。

雨林被破坏俯瞰 徐仁修/摄

所以生态旅行项目应该放在教育单位下,或在旅游主管单位下成立专责的机构,这样才能成为可持续性的教育项目,也能在生态保护上扮演一个重要的推手!

三十几年来,我在许多森林里做自然观察与生态拍摄,经常被古老的森林所震撼与感动。但我也眼睁睁看着这些森林一片一片消失了。当我引着参加生态之旅的伙伴来到这样的地方,他们一样被震撼了。他们亲眼看见为争仅剩的一小片河边最后的河岸树林,长鼻猴与长尾猴爆发大战(注:雨林不断被破坏,栖息地越来越少,原本住在森林的野生动物,例如长尾猴,叶猴,猪尾猴,红毛猩猩都迁逃到岸树来求生存,与生活在河岸树林的长鼻猴出现了栖息地相重叠的情况,族群冲突的事件开始增加,最后演变成你死我活的大战),幼猴纷纷落水,而岸边树影下就躲着大鳄鱼。同行的伙伴们对大自然遭受人类无情又贪婪的摧毀都义愤填膺,他们最能感受环境保护的急迫性。

长鼻猴与长尾猴爆发大战中落水的长鼻猴幼猴 徐仁修/摄

岸树影下躲着的大鳄鱼 徐仁修/摄

在中国,为了发展经济,环境变得尤其恶劣,当蓝天都不可得时,财富也变得毫无意义。例如,我们总以为云南有无边无际的古老森林,但你若亲眼见到那无林无树的黄土大地,怎能不落泪?

云南无树无林的黄土大地 徐仁修/摄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态旅行是最快让众人觉醒的教育方式之一,但若没有妥善的规划经营,又会变成爱之足以害之

阅读 3247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