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是大家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量可观。人类的日常碗里杯中,少不得豆科植物影影绰绰。那么,此豆彼豆,性情和趣闻,必定不少。
本文涉及的两种豆科植物,是在秦岭中低海拔随处可见的“杂草”豆,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感悟植物的智慧和策略,以及由此延伸的植物故事?
两型豆 (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和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均是豆科蝶形花亚科一年生缠绕草本,常见攀爬至高墙、大树、石坎,视其为绿篱便是绿篱,视其为杂草便是杂草,视其为药材便是药材,均可当优质牧草。这两种有故事的豆儿,形态特征非常近似,绰约袅袅相近,立足之资各异,生存之道殊路,启智之本同归。
两型豆是两型豆属常见植物,分布在300-1800米海拔区间内的坡坎地带,平原地带未见生长。两型豆的最显著特征是在地上和地下均能发育成熟出果实,是典型的地上/下两型结实类型。
目前,常见的两型豆的影像,是着生在叶腋处的花构件,以及由此发育成熟的豆荚,即是地上结实植物。在野外,很容易将两栖豆从群草中“揪”出来:近掌状的羽状小叶三出,由完全花结出的荚果扁平且微弯,整个是株型外形极似我们日常菜园中的四季豆。
继续仔细观察两型豆的花期植物特征,会发现在植株的茎长出地面处,还开着另一种类型的没有花瓣的闭锁花。这种闭锁花的柱头伸长且向花药弯曲,通过自花授粉而结实。如果挖地十数公分,就能发现这种普通的“凡草”,原来隐藏着惊人的秘密——地下豆荚。可见,成语“斩草除根”以示彻底根绝,当遇到两型豆,来年就发生冤假错案了。
两型豆的这两种在大小和外表有明显差异、休眠期不同的种子均能正常发育,都能长成正常的两型豆植株。这就是它的繁殖策略,也是它的生存智慧。
由于两型豆的独特发育方式,使它成为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对育种学具有独特意文。两型豆属植物与大豆属植物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在亲缘关系上也非常近,科学家希望找到控制两型豆属植物发育方式的性状基因,使得大豆地上结果,地下也结果,以此来提高豆类作物的产量。
两型豆的粗蛋白、钙磷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是优质牧草;种子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大自然中,奥秘无穷。只有不断认识和探索,不断认知规律,才能有高效利用资源,从而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野大豆为豆属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分布于150-2650海拔区间内的林下、沟旁、河边等。它的最高光的特点有两条:同时具有抗病、抗旱、抗寒、喜阳、耐荫、耐盐碱、耐瘠薄、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等多种优良特性;与大豆栽培种相比,野大豆根系小,根瘤菌数量多。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国外民间友好交流代表团在中国内陆活动,代表团中有一位农作物育种专家,稍稍收集到一棵野大豆的种子,这棵野大豆标本成为美洲大陆大豆的未来的“祖师爷”,编号为PI407305。据说,后来,西方植物学学以其他事由进入秦岭,再将野大豆标本带出中国海关。
若干年后,孟山都公司获得来自中国的野大豆标本,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1998年10月1日,该公司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一项名为“高产大豆及其栽培和检测方法”的专利申请,数年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开孟都山公司要求101个指定保护国家共64项权利要求的专利申请,部分权利对象和要求为:与控制大豆高产性状的基因有关的“核酸分子标记”;所有含有这些“核酸分子标记”的大豆(包括栽培和野生大豆)及其后代;生产具有高产性状的栽培大豆的育种方法,凡被植入这些“核酸分子标记”的转基因植物,如苜蓿、大麦、小麦、燕麦、卷心菜、棉花、大蒜、油菜、洋葱、亚麻、花生、豌豆、胡椒、马铃薯、米、黑麦、大豆、高粱、草莓、甘蔗、甜菜、番茄、向日葵……
利用在他国采集到的重点保护野生物种野大豆作为育种材料,培育出大豆新品种,从面跃居世界最大的大豆输出国,并垄断了国际市场,竟然有如此宽泛的权利和要求?
野大豆是中国特有种,中国对由本国特有种而衍生出的新物种,理当有话语权!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